星光舆情
西安舆情监测
近日,国家电网某省公司通过构建“电力+舆情”智能监测平台,在台风“海葵”过境期间精准定位132处配网故障点,3小时内恢复90%受影响区域供电。这一创新实践凸显电网企业以数字技术赋能民生服务、提升应急效率的新趋势。
舆情成“故障预警哨”,抢修效率提升50%
2023年,国网电力上线“民生用电感知系统”,实时抓取微博、微信社群及12398能源监管热线中的“停电”“电压不稳”等关键词,结合智能电表数据及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群众报障-舆情定位-智能派单”闭环。
在8月台风抢险中,系统识别出某老旧小区居民发布的“整栋楼停电”视频,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标注周边环网柜位置。抢修队借助AR眼镜接收故障点三维模型,仅用47分钟恢复供电,较传统工单模式提速2倍。“刷着手机抱怨停电,还没打完电话灯就亮了。”居民李先生在短视频平台的感慨获得超5万次转发。
“用电情绪指数”预判负荷,助力电网柔性调度
国网电力创新研发“区域用电情绪模型”,通过分析社交平台“空调不制冷”“电费太高”等讨论热词,结合气温、电价政策等变量,提前48小时预测局部电网负荷。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该模型在长三角地区准确预警17个重点网格的用电激增,通过动态调整储能电站充放电策略,避免6次超负荷停电风险。
“过去依赖历史数据调度,现在舆情让我们听见‘沉默的需求’。”调度中心负责人举例,某城中村租户密集区因未纳入规划负荷测算,往年夏季频繁跳闸,今年通过监测“房东私自加装电表”等投诉线索,提前完成变压器增容改造。
新能源转型“舆情导航”,绿电消纳更精准
针对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国网电力在舆情平台增设“充电焦虑”监测维度。通过抖音“#高速排队充电”话题热力分析,在2024年春运期间于12条高速服务区投用移动储能充电车,单日最高服务车辆达3000台次。
此外,系统捕捉到农村地区“光伏板闲置”等讨论,推动“光伏运维下乡”专项行动,为3.2万户分布式光伏业主提供远程监测服务,促使绿电并网效率提升28%。村民王建军在社交平台晒出手机App显示的发电收益:“以前设备坏了半个月才发现,现在刷着视频就能收到检修提醒。”
行业观察:能源舆情治理迈入“秒级响应”时代
据《中国能源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统计,2023年国家电网系统内已有76%地市公司接入舆情智能平台,故障平均响应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18分钟。中国能源研究会专家指出:“当一条‘停电’微博能直接触发抢修工单,意味着能源公共服务进入‘神经末梢感知’新阶段。”
国网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探索接入气象预警、交通路况等多维数据,构建“防灾减灾舆情图谱”,并试点“用电情绪”与需求侧响应的联动机制。这场始于舆情监测的电力服务革命,正让“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承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