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舆情
西安舆情监测
近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舆情研究协会牵头编制的《网络舆情监测研究报告撰写规范(2024版)》(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该文件首次系统性提出舆情研究报告的标准化框架,为政府机构、企业及学术单位提供科学参考,助力提升舆情分析的精准性与决策支持价值。
《规范》明确,一份专业的舆情研究报告需涵盖数据采集、动态分析、风险研判、应对建议四大模块,同时强调“技术+人文”双轨并行的研究逻辑。
《规范》特别指出,研究需深度应用生成式AI技术,如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海量文本的语义聚类与因果推理,但须严格规避算法偏见,保障用户隐私。报告附录中需注明模型训练数据合规性及人工校验比例。
“技术不应替代人的价值判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明教授表示,“优秀的报告需在数据洞察中融入社会学、传播学理论,警惕‘唯数据论’陷阱。”
以某市“老旧小区改造舆情应对”为例,报告通过监测微博、抖音等平台11万条讨论,识别出“补偿标准不透明”为核心矛盾点,推动政府48小时内发布政策解读直播,使负面声量下降67%。目前,此类模式已应用于公共政策评估、品牌危机管理等20余个领域。
中国舆情研究协会秘书长王建华透露,下一步将联合高校与企业开发“舆情案例动态数据库”,实现报告模板的智能匹配与历史案例交叉比对,推动行业从“事后分析”转向“预测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