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疫情防控工作舆论争议问题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近期疫情防控工作舆论争议问题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09/04/2022 No Comments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admin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数据时间范围:2022 年 8 月 29 日 0 时—2022 年 9 月 1 日 15 时

关键词:(承德 or 成都) and 疫情防控

自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以来,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取得了重大 成效,这一切的成果是源于科学防疫、精准防疫和依法防疫。而近期如河北 承德、四川成都等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频频出现舆论争议,相关信息在舆论 场产生信息达 10 万条左右,本文通过例举近期疫情防控舆论热点争议问题 做综合观察。

一、热点事件舆论观察 1.河北承德隐瞒行程三代内旁系亲属不得考公

舆情概述:8 月 30 日,“网信高新区”公众号发布相关防疫公告,其 中提到“对故意隐瞒行程、拒不配合流调的,一经查实救治费用自理、列入 失信人员名单,三代以内旁系亲属不得参军、入党、考公”,引发争议。午 间,承德高新区官微发布最新公告,称承德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办公室未经研究审核,擅自发布相关涉疫政策,法律政策依据不足,予以撤 销。对此造成的影响向社会公开致歉。此次事件正调查核实,将依纪依规严 肃处理。相关事件在全网产生舆情信息共 59545 条,在微博平台形成热点话 题#三代以内旁系亲属不得参军入党考公#阅读次数 2608 万,讨论次数 6574 次;#承德高新区道歉#9328.1 万,讨论次数 5144 次;#承德高新区防疫公 告#阅读次数 5842.1 万,讨论次数 1.1 万次。

舆论场:部分网民表示疫情防控三年来,政府部门内渎职滥权现象频频 发生,具体如“已经三年了,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各种各样滥权,破坏法 治的事情”“这个小小的区级部门,能有这么大权力?”等;部分网民不满 当前社会环境下,竟然出现为了疫情防控要“连坐”的政策,具体如“法律 是社会规则的底线;适当权力是用于调节社会关系,而不是谁的权柄;连坐制度违背了基本人权”“以后会不会进化到诛九族”;还有部分联系国家“三 孩”政策,借机表示“看来还是不生小孩为好,起码没有被要挟的对象,不 用瞻前顾后”“所以早早躺平不生娃不买房的都是明智的人,谁想过动不动 被威胁的日子”;少数网民讽刺防疫部门权力太大,称“只要还有疫情,防 疫办的权力就大过一切”等。

2.成都高新区写字楼关闭,官方称不必盲目囤积生活物资

舆情概述:8 月 31 日下午,四川成都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社会面疫情防控的通告。通告中提到“暂时关闭辖区内 所有写字楼宇三天,倡导居家办公,仅保留消防、安全等基础性保障人员” “建筑工地实行闭环式管理”,相关政策一经发布,引起舆论争议。此外, 成都市商务局副局长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全市生活物资 供应充足、产品丰富、总体平稳有序”,并呼吁成都市民大家按照日常消费 习惯适量储备,正常合理采购食品蔬菜,不必盲目囤积,避免造成浪费。相 关事件在全网共产生舆情信息 19534 条,在新浪微博形成热点话题#成都官 方说不必盲目囤积生活物资#阅读量 6294.6 万,讨论次数 1746;#成都生活 物资供应链稳定#阅读次数 705.4 万,讨论次数 5171 次。

舆论场:针对成都高新区写字楼关闭通告,舆论场普遍是成都市市民自 发讨论区域划分和政策具体实施情况,部分网民感慨相关政策基本属于静态 管控,高新区是成都打工人聚集的地方,整个区域员工都需要居家办公,当 前疫情防控形势已然十分严峻;部分网民反馈少数企业借机克扣员工工资, 称“居家办公就是请假,请假就要扣钱”。 此外,网民聚焦质疑“成都官方说不必盲目囤积生活物资”说法,反馈官方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具体体现在菜价上涨、居民哄抢等,如“菜价上 涨了一倍这叫稳定”“土豆五块钱一斤了已经,还买不到”“如果没有大爷 大妈些一大坨一大坨地把菜往屋头搬,我也不至于下班了造孽稀稀的只买了 两棵昂贵的剩渣渣菜”等;部分网民称媒体、官方脱离民生太久,公信力岌 岌可危,具体如“我们要是封了会有人送菜嘛,我觉得…所以…我也没办法, 只有靠自己先囤点了,就算贵也比到时没得的好嘛”“被关七天,只有第三 天领了个菜包,也就几个菜,这四天都过去了,屁都没个动静。相信官方? 恐怕得饿死”等。

3.涉疫理发店消杀被收 1.6 万元

舆情概述:8 月 30 日,有网友反映成都一理发店因顾客确诊,后有“指 定单位”对店铺进行消杀,事后要求理发店支付 16346 元的消杀费用。收费 清单显示,其中消杀费用 6435 元,第三方采样检测费 9911 元。对此,成都 市锦江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透露,暂不清楚收费方资质情况,已约谈相关 企业负责人,“如果是卫健或疾控部门派人消杀肯定是免费的”,目前多部 门正在现场调查核实此事。根据媒体报道,收费清单上显示的消杀公司—— 成都宏森华永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锦江分公司成立于今年 7 月 12 日。根据公 开可查信息,致电该公司法人,对方表示自己并非公司员工,并拒绝回答相 关问题。相关事件在全网共产生 13861 条信息,在微博平台形成热点话题# 涉疫理发店消杀被收 1.6 万元#阅读次数 1863.5 万,讨论次数 2597 次。

舆论场:一是网民对涉事公司主体表示怀疑,舆论中出现“法人”与“法 定代表人”的讨论,具体如“法人,是公司,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法律拟制 人。法人不会说话,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于是就让法定代表人替公司表达意思。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是两个概念,你说的是法定代表人”“的确有被法 人的情况,特别是那种骗子公司或者壳公司,基本上都用买来的身份证当法 人”“有一些人不方便挂自己的名字只能挂别人的,是哪些你自己想”,此 类言论疑似透露涉事主体背后另有其人;二是网民质疑涉事公司如何快速知 道第一手信息,到涉疫理发店进行“消杀”工作,具体如“谁让这些‘诈骗 公司’有机可乘,防控部门是第一手消息,不应该第一时间派人免费消杀吗” “如果是骗局第一时间就立案抓捕了,市场监管局约谈就说明承认这是生 意”“别逗了,这种都是相关部门给的联系方式,指定的公司”等,此类言 论直指当地防疫办,怀疑政府部门内存在人员利用防疫工作牟取利润。

二、舆情传播特点

(一)媒体报道与民间讨论声量截然不同 结合近期热度较高的三例疫情防控事件,主流媒体报道方向多是事实性 报道,如转载成都官方发布的防疫通告、发布舆情事件调查进展及涉事主体 信息等,仅个别媒体转载其他媒体发布的评论性报道,如人民日报客户端转 载正观新闻发布的《隐瞒行程“连坐”三代旁亲?防疫不能任性胡来》以及 搜狐新闻发布的《不配合流调三代不得参军考公?如此措施到底怎么制定 的》等。相对比下,民间舆论场针对此类涉及民生权益保障及核心利益的话 题更为关注,舆论场转发信息和评论信息远高于原创信息,媒体报道声量与 民间舆论讨论声量有明显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媒体与网民之间关注 热点有差异。

(二)舆论场意见领袖发声频繁

热点舆情事件在传播过程中,舆论场中网络大 V 往往发声频繁,加热舆情热度,帖文内容带明显的情感倾向。如@无为李爷帖文中提到“感觉有人 要进去”明确指向该事件涉及司法领域,@石述思 帖文中更是指出“一些地 方迫于经济下行财政收入锐减,疑似将本来利国利民的防疫工作演化成部门 创收的寻租行为”,用户@司马 3 忌 也提到“防疫部门电话通知‘指定单位’ 前去涉疫理发店消杀”,舆论场意见领袖发言指向性敏感带动粉丝情感倾向, 进一步加剧舆论质疑防疫办等政府部门,网络舆论负面发展的同时,政府机 关公信力也愈发降低。

三、综合观察

一)官方宣传与民间反馈不符

结合成都官方说不必盲目囤积生活物资这一舆情事件来看,尽管官方明 确表明当地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但由于长期处于疫情防控状态,当地居民中 抢菜、囤菜等行为依然屡见不鲜。此外,当地网民针对官方通报中出现的“市 场稳定”说法表示反对,同时列举周边市场中蔬菜及肉类价格有明显上涨趋 势;更为突出的是,部分言论表明官方政府与媒体脱离民生太久,舆论对通 报内容表示明显的不信任。群众在面对突发疫情时,除了因自身唯恐生活物 资储备不足而加入“抢菜潮”之外,部分自媒体发布的如社区送菜不及时等 负面信息加剧民众恐慌情绪,民众之间“靠社区、靠政府不如靠自己”的想 法越发清晰。

(二)防控政策过当,争议声音凸显

涉疫人员隐瞒行程,不仅要追责到本人,还要“株连”到旁系三代内亲 属,承德高新区的防疫政策堪称史上最严。正观新闻发布的《隐瞒行程“连坐”三代旁亲?防疫不能任性胡来》中提到“承德隐瞒行程三代内旁系亲属 不得考公的防疫政策偏离了法治框架,背离了情理认知,必然会引起舆论反 弹。”一般来说,针对个人违反疫情防控政策的任性行为,地方政府有权依 据影响和后果对其予以处分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绝对没有权力将处罚 肆意扩大到亲属身上。

梳理河北部分地区的防疫工作发现,从唐山迁安铁丝 锁门、要求上交钥匙的“硬隔离”措施,到保定、邯郸等 4 市因为过度防疫 被国务院通报批评,再到承德命令隐瞒行程人员旁系亲属不得考公,种种突 破法治与情理的防疫政策层出不穷。而众多实例也证明引发民众反感的防疫 政策不仅无益于疫情防控,反而促使政府部门陷入“塔西佗陷阱”,严重损 害当地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三)工作审核存漏洞,当地政府陷入舆论争议漩涡 综合分析此次舆情事件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当地部门在发布相关政策时 未提前做好舆论风险预判,对政策可能引发的舆论反馈也没有进行合理分 析,导致舆论持续发布不满言论;而后,由于舆论责备声量逐渐增加,承德 高新区再次发表声明,称“该政策未经研究审核,法律政策依据不足”,此 类说法虽然缓解了当地因防疫政策过当引发的舆论谴责声量,但却留下“政 府部门工作审核不严谨”的负面印象,始终将自身陷入舆论争议漩涡。

(四)舆论环境混乱,滋生谣言扩散空间

一般来说,当热点舆情涉及政府机关,受众信息来源单一,信息量存在 不对等情况时,若有关部门未及时回应,舆论往往陷入无序发展的混乱状态, 从而滋生谣言扩散空间。如在“涉疫理发店消杀被收 1.6 万元”事件中,舆论中不乏猜测涉事公司背后存在防疫办工作人员“提前通知”的言论,更有 部分认为涉事公司主体负责人就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此类信息未经证实, 直接在舆论场大范围扩散,严重影响官方对外形象。此外,深圳报业视听中 心记者近日向有关部门了解得知,此前一则引发网友议论的“深圳男子因不 想做核酸,开车撞向核酸点”的视频系谣言,真相与网友发布视频内容不符。 可见,除了受众信息不对等外,舆论中仍然存在部分网民发布煽动性言论, 通过模糊事实真相捕风捉影编造谣言,刻意影响舆论环境发展秩序。

四、总结

综合来看,各地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时,不仅要求民众自觉遵守防 疫秩序,更要求地方政府开展疫情防控时提前做好潜在风险研判,始终在法 治框架内行事。在民众违反防疫政策得到有效惩处的同时,地方政府如何纠 正防疫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以及如何完善突发舆情应对工作 则显得尤为关键。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