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政府大手笔回购商品房

多地政府大手笔回购商品房
10/13/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居民购
买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整体上
呈现需求收缩、销量下滑、价格低迷等现状。
为稳定楼市市场秩序,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手回购当
地商品房。近日,一份苏州市政府部门拟“定向回购部分新
房项目”的专家会议纪要广为流传,其中提到,苏州拟对6
个区及4个县市共10个板块回购约1万套新房。对此,记者从
苏州多个楼盘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已回购部分楼盘房源。
而苏州市住建局方面10月11日回应称,并不了解相关情况。
事实上,在苏州之前,就有多个地方政府或亲自下场或鼓励
国有企业批量购入商品房,包括济南、郑州、湖州等。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均出台相关政策,包括湖南省浏阳
市、河北成安县、浙江杭州市、浙江丽水市、江苏泰州市、
贵州凤冈县等地纷纷发布楼市新政,多措并举支持房地产业
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同时,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也通过
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予以退税优惠、下调首套个人住
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方面,进一步减轻刚需群体的购房压
力。从中央到地方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诸多政策措施尤其引发
市场热议。
二、话题传播走势
(一)相关政策

地区 政策
河南郑州 拟收购存量房源用于人才公寓 优先考虑知名房企
山东济南 在全市收购 3000 套商品房用于租赁储备住房
浙江湖州 对困难房地产企业的滞销房,鼓励国有企业收购,作为保
障安置用房等
新疆阿勒泰地区 鼓励国有企业收购市场房源用于保障性住房
(二)更多楼市政策
据统计,截至10月10日,今年全国各地已累计出台稳楼
市政策超500次,涉及放松限购、限贷、限价、限售,放松
公积金贷款,税费减免,购房补贴等。
1.24城推出购房补贴提振消费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包括河南郑州、内蒙古呼和浩
特、吉林长春、重庆等24个城市出台“发放购房补贴、消费
券”等相关政策,以提振楼市和消费市场。据了解,购房补
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发放购房消费券直接抵扣房款,如
吉林市、长春市等;二是针对缴纳的契税按照一定百分比发
放补贴或消费券,如开封市、济宁市等;三是对活动期间成
功购房的业主发放建材、家装、家具、家电等房地产下游行
业的消费券,如郑州市、遵义市等。
2.近40城支持多孩家庭买房
从 5 月以来各地发布的政策内容来看,杭州、南京、沈
阳、东莞、青岛、长沙、宁波、厦门等城市都提到了“二孩
或三孩家庭,允许新增购买一套住房”的新政,也有城市明

确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购房,可不适用现行限购政策。以山
东青岛为例,9 月 15 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方微信
公众号发布《我市动态完善房地产政策》,按照新政,对限
购区域内新建商品住房,本地居民限购 2 套,二孩、三孩家
庭可增购 1 套。
3.超30城支持“一人购房全家帮”
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公积金新政,明确直系亲属可提取
住房公积金助力购房者支付购房款或者偿还房贷,实行“一
人购房全家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包括湖南
邵阳、广东潮州、河北秦皇岛、云南楚雄、山东聊城等全国
超 30 个城市发布公积金贷款新政。多地明确子女购房可提
取父母公积金,实行“一人购房全家帮”。
(二)话题传播
整体舆情走势呈波浪式前进,事件的传播量为16365篇。
信息最多出现在10月12日11时,共产生2661条舆情信息,其
中新浪微博平台最为突出,产生2183条舆情信息,成为该事
件的主要传播媒体。
三、舆论场

(一)媒体报道
中国新闻网、环球网、新华网、财联社、人民日报客户
端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从报道内容来看,一是关注政策内
容,如经济观察网刊文《苏州、济南、郑州等多地政府大手
笔回购商品房》等;二是讨论相关政策意义,如中华网刊文
《多地政府大手笔回购商品房,有何积极意义?》等。
(二)网民声音
一是支持政府回购商品房政策,“这也是个好办法”“这
样做就是为了稳定房价,就像政府储存猪肉一样,价格低的
时候买入,价格高的时候投放市场,稳定物价”。
二是持观望态度,“疫情前觉得30年房贷,如果事业顺
利能提前还完,以后生活条件会更好。疫情后想着是过今天
有明天保后天”“等等看看那些兜底的人怎么操作”“看能
托多久”“博弈的过程漫长而复杂,看谁熬得过谁?”“都
不买,看谁耗得过谁”“不买,全民不买”。
三是关注回购资金来源,“回购的钱来自城投和银行?
没利息吗?不需持有成本吗?”“回购的钱,从哪里来,回
购回去,从哪里去?”“钱从哪儿来?”。
四是猜测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政府越干预,越能说
明出了问题,干预也只能起到短期效果,改变不了长期趋势”
“以前这种回购行为想都不敢想,现在理想照进现实,果真

一切跟着大环境趋势改变”“政府为什么要回购啊?给房地
产企业兜底吗?”“回购根本就没解决问题,就是硬拖罢了”。
五是认为政策效果不佳,“无论你出什么招数,结果都
是不管用的,老百姓已经明白了,套路”“需求永远是在老
百姓手里,倒不如低价卖地,低价卖房”“怎么感觉是在用
纳税人的钱,割纳税人?房价不降,还不是百姓买单?”。
六是认为政府过度干预,“什么操作,全部违反市场规
律,凭什么只涨不跌?”“违背市场规律,没有长效机制”
“房地产成了管制品了”。
七是宣传“躺平”思想,“工作越来越难找,想自己做
个生意流量都是垄断的,想参加个展销会疫情无限延期,随
便吧躺了”“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孩子,直接从根上解决一
切麻烦,天天研究年轻人怎么想的,你们不累吗?”。
(三)大V观点
@有事问彭叔(粉丝103.9万)
早在98年那次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就有过回购那些卖
不出去的商品房。但对房价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和房
企庞大的新房库存来说,政府收购的数量只是杯水车薪。如
果不想办法刺激购房者,让那些购房者下场接盘,光靠政府
回购,没用的。
@金融大腕(粉丝90.2万)

不解决根本性问题,即使回购也顶不了多久,粉饰出来
的太平而已。最根本的问题是疫情防控导致大家的预期变
了,疫情防控几年下来,不仅工资不涨,好多人都丢了工作,
是个人就会越来越保守,而且房价长期上涨的预期也没了,
投资性质就没了。高房价和低收入之间的根本性矛盾,一时
半会解决不了,靠刚需来顶住楼市就不可能实现,投资性房
产这事就更不用提了,就算政府救市也是治标不治本,顶多
也就是用时间换空间,假装自己房价没降。
四、观察分析
(一)恐慌性言论传播扩散,不利于舆论正向引导
近段时间楼市低迷成为大众普遍认知,在此次舆论反馈
中,政府的举动被部分网民解读为“稳楼市已经到刻不容缓
的地步了吗?”“真的急了”,并根据此前密集出台的房地
产政策进行猜测,产生了“如果不维稳的话,真的会出现系
统性的金融崩盘风险”“房地产崩盘经济将受致命影响”等
类似言论。网络平台上,经常存在个别网民和自媒体为博眼
球、蹭热点,有意或者无意捏造事实,散布负面情绪,让部
分鉴别能力较差的网民容易对一些错误的信息产生“认同
感”。这些信息的传播,不仅消解了政策实施的积极意义,
更加剧了公众对房地产市场下行、社会经济不稳定等紧张、
担忧情绪,不利于舆论正向引导。
(二)两个舆论场观点对立,影响购房者信心

中华网、财联社等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宣称政府收购商品
房能够起到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
行,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作用,具有相当积极意义。但
从今日头条、懂车帝、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账号发文来看,
所传递出来的大多是“房地产商喜出望外”“不会跟风买房”
等与官方相对的观点。民间舆论场普遍认为,政府回购商品
房,最直接的利好对象是楼市低迷中的房产商,相关政策可
以解决房产商现金流问题,改善资产负债表,但对于广大购
房者来说,所能享受到的政策红利并不明显,唱衰政策。此
外,针对政策中政府出手购商品房资金来源问题,也引起舆
论高度关注。部分舆论分析,政府购房再售出的行为,实际
上就是左手倒右手,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当前房地产市场环
境,但未能从增加群众收入等根本上解决问题,且这些成本
最终都会平摊到老百姓头上,引发公众“羊毛出在羊身上”,
买单的还是当地老百姓等埋怨情绪,促使部分购房人群持续
观望楼市效果的态度更为坚定。从传播情况来看,当前民间
舆论场声音逐渐壮大,相较于支持称赞,对政策表示质疑的
言论更多,使得自媒体平台上一些唱衰政策观点更容易传
播,或将打击购房者信心,影响着现在与未来的买房行为。
(三)“躺平”声音逐渐增多,意识形态领域暗涵风险
在大多数舆论关注中央、地方调整楼市最新政策,争论
政策实施效果的同时,有一些网民表示与其焦虑,不如躺平,

称“躺平的人或成最大赢家”“房子是用来住的,工资赶不
上房价,躺平轻松得多”,赢得了部分舆论共鸣。纵观近期
热点事件,此类声音不仅存在于房地产行业,还频频出现在
职场工作、疫情防控等社会各领域。如在“贵州转运隔离车
侧翻导致27人死亡”事件中,就有网民声称“不如躺平”,
否认国内疫情防控管理政策,煽动防疫负面情绪。在“多个
特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事件中,未婚群体“躺平”情绪明
显,开放落户所带来的福利并未能吸引他们关注,他们更加
关注租房成本、就业压力等因素,政策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可
能未达到预期效果。虽然此类“躺平”的声音看似是自嘲,
无伤大雅,但在疫情防控等领域,“躺平”思想的盛行,无
疑是对奉献担当、共同抗疫等意识形态主旋律的侵蚀,对疫
情的防控管理,社会经济发展都将会造成重大影响。
五、舆情总结
在房地产库存高企的大背景下,2015年,我国就实施了
“千方百计去库存”“向保障房转移”等措施,以稳定房地
产市场秩序。但主流媒体证券时报指出“涉及到混淆政府和
市场边界,导致两者关系错位”问题。虽然能达到短期消化
库存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将会助长政府随意插手市场的行
为,还会滋生行业腐败问题。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各地政府
应吸取经验教训,以此为镜鉴,不断完善回购商品房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正向激励作用。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