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舆情监测续报-舆论新焦点、后续风险以及启示

河南多地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舆情监测续报-舆论新焦点、后续风险以及启示
06/21/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数据时间范围:2022 年 4 月 18 日 0 时—2022 年 6 月 16 日 12 时

关键词:河南 村镇银行 红码

自4月18日至6月16日,河南多地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网络舆情仍在持续。截至目前相关舆论声量达到237万余条,原创报道量超过22万条。而从整个舆情的走势来看,6月10日网传“涉事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话题将该事件推向一个新的爆点。

一、舆情发展重要节点梳理

4月18日,网络传播河南发生多家村镇银行线上渠道不能取款的信息,河南禹州新民生挂出系统升级的公告。同日,上蔡惠民村镇银行公告升级,柘城黄淮村镇银行停止业务19日补发公告。所有公告没有系统升级结束时间。储户取不了钱开始担忧;4月19日技术公司君正智达否认技术升级,称是银行的人操作的;4月19日前后,有储户给银行客服电话致电,查询账户信息,银行客服称查不到,建议储户到当地报警; 储户通过各个渠道开始投诉和反馈问题;直接否认,事件开始爆发。

4月23日,由于5家村镇系统并没有及时恢复线上存取,网络舆论全面爆发。

4月25日至4月30日,央行、银保监正式出面回应称,有关部门已经展开调查。

5月18日,媒体报道称,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持续关注河南4家村镇银行线上服务渠道关闭问题,已责成河南银保监局和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密切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稳妥处置。

5月19日,光明网发表《村镇银行再小,也必须保证存款安全》的时评文章,进行舆论情绪安抚。

5月20日,银保监再度回应,这一事件发生以来,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四家村镇银行的大股东——河南新财富集团,利用第三方平台或通过“资金掮客”吸收公众资金,涉嫌违法犯罪,目前公安机关正在侦查。无论如何处置,凡依法合规办理的业务均受到国家法律保护,涉嫌违法犯罪的,银保监会配合其他部门予以严厉打击。

5月21日起,网络上开始流传储户现场维权的素材,受到境内外的舆论关注。

5月23日至5月26日,多家媒体将目光聚焦在许昌农商行上,进行了多篇深度报道。

6月2日,自媒体媒体发布文章《村镇银行事件惊天内幕:河南新财富团伙至少渗透13家银行》引发不小的关注。

6月10日,河南涉及取款难的村镇银行的储户健康码被赋红码事件引发舆论震惊。

6月10日之后,不少自媒体继续挖掘背后主体河南新财富集团,相关报道如《河南多家村镇银行取款风波背后的新财富集团、神秘的吕弈,多家上市公司被牵连,合作伙伴多反目》。

三、新增的几个重点舆论观点分析

上期报告中分析了河南多家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在舆论中的主要焦点是在关心储户能否拿到自己的存款以及谁来兜底、此事件背后的两个主体(许昌农商行和河南新财富集团)、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回应表态、分析村镇银行存款风险和质疑村镇银行发展、村镇银行牵涉非吸,暴露哪些漏洞等方面。而从近期此事的舆论焦点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媒体多角度深度挖掘 指向此事背后或起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传导

6月16日,乐居财经旗下微信公众号“进深News”发文《地产商“潜伏”村镇银行》,文章分析称,涉事银行中有5家银行都与一个地方大行许昌农村商业银行有瓜葛,往下深究,许昌农商行背后,还隐藏着不少地产公司,这些地产股东绝大多数都有失信或者被执行记录,除了背后隐藏多家房企,还有不少地产公司主动找到许昌农商行借钱融资。在市场低迷、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当下,一旦房地产企业出现了财务不良状况,银行也有可能被牵连或者摆上“货架”。

另外,也有自媒体对中国经营报去年针对河南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村镇银行主发起行履职的指导意见》的报道文章《村镇银行问题频现监管发文督促发起行履职》中的内容“有了解村镇银行经营情况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意见》中明确提到‘不得将村镇银行作为违法

违规行为的通道’,提示避免村镇银行企业股东有‘掏空’村镇银行、频繁进行股权处置等行为,如本地企业将村镇银行资金投向在外省设立的房企等情况,所以强调发起行履职。”形成联想,猜测这次风波或许与房企有关。

(二)次生事件引发舆论质疑主体转移 当地多部门陷入舆论风波

在前期,该事件中遭受舆论质疑和谴责的主体主要是无法取款的6家村镇银行、许昌农商行以及河南新财富集团。6月12日,网络上开始流传“河南强行将村镇银行储户的健康码绿码变为红码”,后该话题成为舆论热点,舆论对于储户取款难的问题升级到对于河南相关部门“越权”行为的谴责。不少报道分析此事,这种做法背后是因为地方搭政策便车,从而达到规避储户进行聚集性维权的目标。目前针对次生事件(红码事件)引发的系列舆情,使得河南多个部门正遭受舆论的追问,并形成新的风险点。

(三)舆论村镇银行面临发展挑战 希望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发展指导

有舆论分析认为,从此事来看,如果村镇银行只会用高息揽储或者跟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勾结卖理财产品骗储户,那肯定就把银行彻底做跨了。银行本身的平台很好,但是就怕有些村镇银行的股东一开始设立村镇银行的时候就没往正道上走。因此,银监会还是要对各地农商行、城商行和村镇银行开始推进改革和从严监管,将一些没有发展能力和存在必要的地区网点可以合并或者撤掉。依法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是第一位的,像这样大范围的存款失踪案件希望不再重演。

三、后续两大风险分析

(一)衍生的诈骗现象已经出现端倪 警惕相关储户遭遇大面积诈骗

通过对信息梳理,5月下旬起微博等平台开始出现关于自称是储户的网民发布雷同的文案称“已经取到钱了”,并且配图多个部门发布的“退款事项”文件,目前伪造文件中包含的部门和机构有“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公安局信息中心”。无一例外,这些伪造官方文件中均出现加入某个QQ群的内容,诈骗意图明显。

目前来看,未出现成规模的相关储户群体出现被诈骗的舆情发生,但是相关情况应当予以重视。主管部门或者媒体应当做好相关的预警和宣传工作,避免储户遭受损失,情绪受挫等情况发生。

(二)警惕储户群体中出现极端事件 导致事件升级恶化

根据媒体(包含自媒体)对此事中储户个体进行的叙事报道来看,一些储户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网络上更是流传着储户的“绝笔书”,舆论嘲讽称“存钱返贫”。这些迹象表明,这些取款难的储户群体不少人可能面临生存的危机,这种背景下,出现极端事件的风险则上升。若有极端事件发生,则会使事件的态势升级,形成较大的社会舆论风险。

四、思考启示

河南多家村镇银行取款难问题引发的聚集性维权、村镇银行声誉危机以及次生的赋红码事件等引发两点应当思考的问题,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政府职能部门如何联动起来依法解决群体性维权事件,而不仅仅依赖

公安机关在此事中,根据媒体相关报道,事实上确有警察告诉储户应“合法维权、不要聚集”,但是这个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对于实际解决问题却很无力。对于这种情况,学者章杰曾撰文《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困境与作用》分析称,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原因多样、性质复杂,处置起来相当棘手。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当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但现实情况是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 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公安机关一家独当一面、力不从心,很难达到最佳效果。从此事来看,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应当从实践中寻找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方案。

(二)单一舆情处置不当,次生风险或许超过原生风险

河南多地村镇银行取款难引发的次生事件(赋红码风波)截至 6 月 16日,已经持续了 5 天,目前舆论仍未有降温趋势,后续衍生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而从媒体报道的信息推演来看,此次次生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对村镇银行取款难这一舆情处置不当所引发的。而从后果来看,这次次生事件的风险和破坏性都是高于原生事件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处置舆情危机事件时,容易陷入抓不住主要矛盾的陷阱中,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忽略处置过程中引发的次生风险。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